Loading color scheme

公協會如何提升專業經營與會員價值

點擊數: 7069

在創新經濟挑戰下,非營利的公協會組織如何扮演第三部門(政府與企業為第一與第二部門)的角色,如何強化現代管理思維,為會員創造更多價值,此乃當前台灣面臨的嚴正挑戰。公協會宜思考定位公協會的宗旨目的與提升會員價值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來提升社會的長遠利益,並活絡產業的發展。有鑒於此,會展協會於今年6月間邀請知名的美國公協會經理人組織(ASAE)兩位專家來台,舉辦「當前公協會組織永續發展的困境與突破」研討會,討論甚為深入熱絡,內容頗值得公協會經理人的參考借鏡。

ASAE全球發展部門主任Greta Kotler在論壇一開始即提到首先須先釐清當前公協會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深入了解會員的需求與期待,俾提供最有效的服務,用花最少的精力來解決會員的難題;以及運用更適切的溝通方式,來吸引會員的注意力,並持續帶動會員參與的興趣。其所以如此,主要係因某一公司或個人之所以加入公協會,乃期待公協會能夠協助他們解決某些問題,或增加一些商業機會,因此公協會組織被要求要更加專業、經營重視營運管理,來貫徹使命的達成,來滿足會員的價值需求。

至於如何建構會員的價值,Kotler提出實用的八大關鍵要領:
1. 了解什麼樣的問題是會員想要解決的? 什麼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困擾的?
2. 站在會員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會員想達成的目標、公司或個人會員發展上的挑戰、公協會可以提供哪些會員本身無法獨力完成的服務。
3. 了解產業發展的環境、未來可能的變動趨勢以及會員面臨的難題。儘早做好準備,來協助會員解決,而不只是單純回應,要讓會員感受到問題已獲某程度的解決。
4. 提供獨到的專業協助,公協會可以提供專業研究、產業發展趨勢報告或政策倡議等方式來協助。
5. 成為會員的「信任夥伴」,提供可靠的資訊內容、幫忙查核各項訊息以及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幫忙他們度過難關等。
6. 協助開發會員的商機價值:指引會員達成目標的路徑、創造會員彼此間互動交流,帶領他們海外參展及建立國際連結,俾搭建國內與國際商機的平台。
7. 舉辦論壇提供重要的學習機會,包括專業的產業論壇,以及員工的專業培訓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
8. 要迅速即時提供會員服務,除了在入會後即進行相關服務的提供外,且要設法提供客製化的個案服務。

為達成上項任務,公協會要不斷的檢討思考本身的任務與使命在哪裡以及獨特的價值為何? 公協會提供的服務到底擁有哪些優勢,而企業或個人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相同服務? 還有如何才能為會員連結到他們想要的價值等。因此,公協會要持續不斷培訓員工,建立專業知識,了解產業發展脈動,強化如何與不同利益關係人協調的技巧,機動的在動態的工作環境裡發展職涯專業,甚至要雇用熟稔數位科技的員工,來強化與會員的溝通與服務。

 

第二場講者Dorothy Deng律師則從經營模式、法律及稅務面向,探討美台公協會營運之異同。演講內容分成三個層面:


一、 美國公協會法律架構與台灣法律系統有明顯的不同:
在美國公協會受到公司法的規範,是屬於非營利公司(nonprofit corporations or nonstock corporations),在州政府成立登記。公司收入若是與強化使命/宗旨有關可享免稅待遇,大眾捐款給501(c)(3)(慈善、教育、科學)非營利公司則可以抵稅,但得向美國聯邦國稅局申請免稅資格,且申請門檻與審查過程之標準相當高。旨在鼓勵非營利公司專注於其使命/宗旨,並鼓勵社會大眾捐款,用來支持非營利公司的使命與任務。其特色為每年報稅表均公開(Form 990),非營利公司的營運收入以及高階經理人的收入(據悉專業經理人的薪資相當高)都須對外揭露,任何人皆可查詢。另慈善、教育、科學領域的非營利公司不得進行政治活動,但商業性質的公協會組織可以合法遊說立法(lobbying)。在非營利公司治理方面,強調資訊揭露(Disclosure),信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除要貫徹組織使命/宗旨外,亦須忠誠地達成協會最佳之利益;另要迴避利益衝突,理事本身或親人與組織有金錢相關交易或理事因職務或工作造成與忠誠義務衝突時,均要透過揭露與適當回避來化解。

在台灣公協會則受到人民團體法的規範,台灣主管機關按性質之不同,分別受到內政部、經濟部、衛生福利部、地方政府等單位的管轄。結構上雖都屬非營利組織,但美國公協會法源為公司法,是採專業經理人的經營模式,以公司治理原則為基礎,並使用聘僱職員及義工運作。我們則以人民團體法及其相關之實施要點為主,受到的限制規範較多,且秘書長多非專業經理人之運作方式。

二、 在台灣公協會的經營管理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Dorothy針對ASAE對於亞洲地區國家的觀察,提到各國均設法強化組織的專業管理,除鏈結整合國內相關領域,並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並與國際接軌。中國大陸於2017年起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管理辦法,此相對有助於促成台灣公協會發展的動力;在亞洲已有多個城市,包括香港、新加坡、南韓、泰國、菲律賓等,也均設法爭取成為NGO年會的會展城市,因此期望台灣也有機會發展成為國際會展城市,俾在許多專業領域及國際社群發揮台灣的影響力。

三、 Dorothy對台灣公協會的專業經營提供的其他建議包括:公協會組織的定位(使命/宗旨)要明確、理事群的組成成員應具備相關的專業資格且要涵蓋各個領域、業務運作要透明化;要以會員的價值與福利出發,並以企業化的方式來思考;重視公協會治理與政策倡議,最後始能贏得社會的公信力。

台灣公協會家數甚多,如何發揮公協會的價值,並與國際接軌,也許可以朝著「Think Big, Start Small」的模式。從一件或兩件重要事情開始著手,再慢慢擴大茁壯。國際鏈結方面,台灣的強項例如半導體、科技、醫療、教育領域比較沒有國界,可以從小規模的國際交流做起,形成種子,日後發芽,漸次獲得「由小做大」的成效。事實上,美國的非營利公司組織家數也相當多,多數規模也不大,可以發掘與美國相關公協會保持交流互動的機會,進而帶動與其他國家互動交流。另美國ASAE也有一項電子刊物e-Newsletter,若台灣相關公協會有重要活動或故事,亦可能提供予該電子刊物刊登,來與美國公協會會員分享,也可藉此認識台灣。

另外,為強化公協會經營管理的綜效,國外有不少公協會採取合併經營的方式;台灣的公協會是否適合以併購方式來擴大經營效率,並擴大對會員的服務範圍及永續經營,值得進一步探討;又國外有不少的Association Management Company (AMC) 來提供對各個協會的營運管理,此種模式我們是否適合採行或參考借鏡,也值得一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