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屆理監事會策略會議回顧--過程、結論、及方法(中)
-
點擊數: 4209
文/致理科大 范淼 副教授
接續上期我們對商業模式藍圖運用的介紹,接下來將簡要說明藍圖中每個建構模組(Building Block,以下簡稱模組)的意義,請參考圖1.。
圖1.商業模式藍圖 (資料出處:www.strategyzer.com)
首先,我們看到商業模式藍圖中的右邊部分,第一個模組稱為「目標客群」(customer segments) ,你的產品主要服務哪些顧客?他們有哪些需要完成的工作?他們完成工作的困擾是什麼?收穫在哪裡?第二個模組,位於藍圖正中央,叫作「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對於這些不同的目標客群,以及他們所要完成的工作而言,你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價值(而非僅僅是產品或服務),以協助他們減低完成工作的困擾,增加完成工作的收穫。下一個問題是,我們要經由何種「通路」(channels)接觸到這些不同的目標客群來展示及交付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呢?直接的還是間接?目標客群偏好以什麼形式被接觸到呢?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建立、維持、以及提升我們與「顧客間的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以提升顧客忠誠度並進而提升顧客數呢?是靠自動化系統維持大量客製化的顧客關係;還是透過人與人間的情感交培,維持小量但精緻細膩的顧客關係呢?然後就可以探討,顧客願意為了取得你提供的價值付錢嗎?付多少?怎麼付,這就會匯總成藍圖中的「收益流」(revenue stream),判斷以上這些模組的組合能不能及如何收到錢。
以上商業模式藍圖中的右邊,主要是在探討什麼樣的價值主張,要如何傳遞給哪些目標客群、以及如何才能產生收益。
接下來我們看看藍圖的左邊。這一部份商業模式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靠什麼來實現所主張的價值,以及支持這些價值的有效傳遞?
首先,我們來探討有哪些「資源」對我們創造與傳遞價值具有「關鍵」(key resources)影響?是具體的人事物、還是抽象的觀念?下一個問題是,我們該執行哪些「活動」來產生與傳遞價值?哪些活動對商業模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關鍵」(key events)?此外,大家都理解你並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掉,可以經由精明的外包策略,找到最能提升價值的夥伴跟你合作,共同完成創造及傳遞價值的任務,這就是「關鍵夥伴」(key partners)這個模組要探討的內容,你要如何找出並藉助關鍵夥伴的能耐,協助你創造出更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左邊這三個模組,都不會是白吃的午餐,不論是取得資源、執行活動、或是建立與維持夥伴關係,都需要付出成本,這就形成了商業模式左下方的「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總和左右兩邊的模組,我們就能夠建構出一個商業模式的整體概念。當我們完成了這9個建構模組的探討,我們就有了一個要如何創造、傳遞、並掌控價值的全貌,而收益流與成本結構間的比較,就可以推斷這個商業模式的獲利能力。
(二)價值主張藍圖簡介
Osterwalder針對「價值主張」及「目標客群」的建構,另外又提出了一個「價值主張藍圖」,希望在運用商業模式藍圖前,對於這兩個核心的建構模組,做更深入的探討與解析。價值主張藍圖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價值主張藍圖 (資料出處:www.strategyzer.com)
價值主張藍圖試圖從了解顧客開始(圖2右邊)。顧客要完成的主要「工作」(Customer jobs)是什麼?這可以是任務上的(功能性、解決特定問題如:取得貸款)、生活上的(社會性、獲取社會觀感如:提升專業形象)、生命中的(個人/感情性、尋求特定的情感狀態如:充實人生)、或角色扮演中的(支援性、獲取或消費價值的情境中如:比價後決定購買哪一件商品)。
在列出顧客的工作後,要進一步了解顧客完成此工作的「痛點」(pains)與「獲益」(gains)。痛點是指完成工作前中後會碰到的窒礙難行之處、如:同一種商品有許多個網路報價,整理比較費時耗力;獲益則是完成工作後所獲得的好處、如:充分比價後的購買決策可以降低採購成本。
圖2的左邊則是指你的產品或服務要怎麼幫助顧客完成他的工作,這裡所謂的「幫助」是具體的指出你的產品或服務,提供什麼樣的痛點解方(pain relievers)以消除顧客的痛點、以及提供什麼樣的獲益引擎(gain creators)讓顧客的好處得以實現;以上述比價後決策這件工作為例,如果能提供一個蒐尋並彙整網路商品報價的平台,則顧客可以使用此一平台完成價格之整理比較,解除了費時耗力的痛點,並且因為平台資訊的完整,找到了最便宜的商品,因而實現了降低採購成本的利益。
介紹完商業模式藍圖和價值主張藍圖這兩個工具後,我將在下一期的電子報中,繼續說明在2015年的協會發展策略共識會議中,與會人員如何運用這兩樣工具,聚焦於探討協會未來發展策略的過程以及結論。